涟水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

校具邦 官方
2021-05-07 10:17:48
[导读]“十四五”期间,涟水教育将着力突出“六个聚焦”,聚焦资源配置、育人使命、教育品质、规范办学、师资培养、品牌塑造,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、优质化、品牌化水平,加快推进涟水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。“到‘十四五’末,把涟水建设成为‘教学设施好、管理水平高、教育质量优、品牌学校多’的教育高地、教育强县,实现‘重塑涟水教育辉煌’的目标。”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长春的话语中充满信心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涟水教育将着力突出“六个聚焦”,聚焦资源配置、育人使命、教育品质、规范办学、师资培养、品牌塑造,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、优质化、品牌化水平,加快推进涟水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。“到‘十四五’末,把涟水建设成为‘教学设施好、管理水平高、教育质量优、品牌学校多’的教育高地、教育强县,实现‘重塑涟水教育辉煌’的目标。”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长春的话语中充满信心。

 

聚焦资源配置,深耕“优质均衡”发展目标

 

实施布局优化,有序推进资源整合,腾出更大的教育发展空间。立足“教育集团化”探索打造,坚持“试点先行、以城带乡”的原则,先行推动集团化办学试点,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建成以县内优质中小学为龙头的横向教育集团。推动华师大涟水实验学校、涟水中专新校区建设,改扩建郑梁梅小学、郑梁梅高中综合楼,推进幸福里实验小学东校区、高沟中心园等3所幼儿园项目建设,不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。

 

聚焦育人使命,强化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

 

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,广泛深入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活动;积极开展“周恩来班”创建,用周恩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。依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、劳动实践教育等校外实践基地,有计划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。深入开展“八礼四仪”教育和“每月一主题”系列教育活动。加强劳动教育,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,主动分担家务,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,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,体会“劳动光荣”。

 

聚焦教育品质,坚定“质量至上”核心地位

 

学前教育以提升保教质量为核心,充分发挥现有省优质园辐射作用,开展“姐妹园”结对与“联盟园”建设,强力推进省市优创建工程。义务教育充分发挥集团化、联盟体作用,加强协作,切实做好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研讨,通过多领域、多角度、多形式的务实活动,促进城乡学校携手并进。有计划、有步骤实施“涟享学”助学工程,进一步带动乡村小学内涵发展。高中教育加大特优生培养力度,提高双一流高校和专业录取率,确保高考成绩稳中有升。职业教育推进“三教”改革,落实“三全育人”,提高中高职衔接实效,扩大“3+3”规模,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

 

聚焦规范办学,做足精细管理“绣花”功夫

 

县级层面上开展塑型工程建设,制定学校、领导、教师、学生创建标准,强化管理考核,切实推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加速提升。加强教育评价机制改革,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。学校层面上牢固确立“抓教谋质”本真理念,以“丰富办学内涵、提升育人质量、提升办学品位”为目标,因地制宜,因校施策,进一步修订完善发展方向、目标、计划和规划。重视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,认真实施教育部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(试行)》和省政府《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》两个标准。对照各级各类规范化要求,在“精心、精细、精致”上动脑筋、下功夫,努力使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上水平、提层次、出精品。规范课后服务,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,避免服务内容单一化,确保课后服务持续健康开展。

 

聚焦师资培养,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

 

探索幼儿教师委托培养人事备案制度。继续实施乡村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100名。统筹实施年度教师培训计划,以“三研”“三训”“三赛”为主要抓手,促进教、研、训深度融合,切实提升专业能力。有序实施“班主任素质提升”工程,加大培训力度,培养一批在全县、全市、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班主任;进一步加强循环教学,倒逼主动学习、主动成长。落实特级教师、市学科带头人、优秀班主任等特殊岗位津贴待遇保障,启动实施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改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校具邦网意见及观点,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,校具邦网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关注 分享 收藏